核心观点: 一、强中选强,优质电子白马迎来低位布局良机 去年十一月以来,电子白马尤其是苹果产业链调整比较多,主要因素是iPhone X上市后销量和备货数量预期不断在下修调整,造成了市场对手机产业链投资逻辑和板块估值的分歧,以及机构持仓比例过高所致。而调整到目前为止,哪怕是在最新出来的很保守备货数据假设下,电子白马整体估值也重新到了一个有吸引力的位置。18年以来我们的观点一直是强中选强,仍有一些优质公司能够穿越行业波动,尤其是不断参与零部件创新、提升份额和拓展品类的公司,正迎来低位布局的良机。 首先是苹果销量和备货预期的情况,iPhone X四季度的销量异议不大,在三千多万部,不少公司四季度业绩情况还不错。一季度备货预期,从早期的3000~3500万,后面逐渐调整到2500万,最近又调整到1900万左右,这是一月初的数据,一季度继续调整的概率已不大了,二季度作为传统产品过渡的单季,iPhone X备货预期在1300-1500万,这个保守数据市场亦有所预期。 整体上,加上最近在促销的iPhone 8和8plus以及7和7plus,iPhone一季度总体销量有希望在5000万出头,略好于去年同期,二季度和去年同期差不多或略低一些。不过因为iPhone X高端占比不少,苹果一二季度的收入要好于去年同期,苹果在美股没怎么调整,还有现金以及税等很多逻辑。我们认为,对于有做iPhone X产业链增量产品和增量份额的公司不要太悲观,一、二季度苹果产业链不少公司有30%-50%甚至50%以上的增长还是值得期待的。下半年来看,今年苹果三款新机,是在17年新机基础上扩大Face ID/全面屏等创新的应用范围,便宜版的LCD版和2款OLED高端机型各有各的卖点,便宜机型有性价比,高端机型有新功能的增加,所以下半年并不悲观,今年2-3月伴随新机的逐渐定型,不排除还会有一些创新点进入视野。 另外,我们认为今年安卓手机阵营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。高端阵营可关注三星手机的创新和销售情况,17年比较猛的还是小米和华为,小米销量16年从6000多万到17年9000多万,主要增长在于线下和海外市场的打开,18年这个逻辑下小米看20%左右的销量增长问题不大,华为稳扎稳打做到10%以上增长也看得到,OV今年偏保守,我们假设整体持平,其他厂商我们认为份额还会继续掉。所以手机产品链,还是要做TOP6的生意,把握苹果新增零部件创新,加上安卓阵营做到核心客户的公司是不错的。 从整体消费电子趋势看,今年也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,手机之外,可穿戴设备如apple watch/airpods值得期待,还有一季度的homepods,以及潜在布局的AR/VR等,这里面能找到一些机会,有量价提升的逻辑在里面。例如手表今年会有大改版,销量看50%增长问题不大,airpods口碑非常好我们看翻倍增长,homepods的销售也值得期待;如果从局部零部件角度来讲,包括玻璃/OLED/不锈钢/无线充电/LCP天线/Face ID/屏下指纹/Type-C/SLP+FPC/防水/双电芯/小件等,十几个创新仍能找到从0到1、从1到n的机会,参与核心创新、提升份额和扩大品类将是我们强中选强的标准,当然消费电子之外,如安防、5G、LED、半导体亦有一些龙头逻辑。 二、主要标的: 首推品种立讯精密,公司在多个终端和多个零部件的创新卡位不错。尤其销量大增的无线耳机和手表今年都贡献很大,手机里面在声学/无线充电/天线今年都有很不错的突破和份额提升,在马达的布局也值得期待,此外今年type-c也不要忽略,type-c在PC和NB以及手机快充市场有明显放量,另外,立讯在5G通信/汽车产业链的前瞻布局也值得期待,今年每个季度业绩增速都会不错。 大族激光最新发了高增长的符合预期的年报业绩快报,而公司最新的非苹果业务,如PCB、大功率、显示、半导体等,订单排期都非常旺,苹果和IT部门的订单展望也不差,我们今年继续坚定看好。 苹果产业链蓝思科技在17年四季度良率和份额都还不错业绩开始释放,在单面变双面玻璃以及ASP提升,和未来几年2.5D转3D玻璃预期的逻辑下,持续增长值得期待;还有最近刚过会的江粉磁材,在模切和金属小件也有不错和卡位,iPhoneX单机价值提升明显,也在一个相对低位,可以关注;另外还有东山精密,无线充电接收端的技术调整被市场在充分预期,后续在苹果中FPC料号的增加也值得期待;欧菲科技在苹果光学和触控膜的进展和布局也逐渐可看到;环旭电子的手表SIP在17年和18年都有很好量的逻辑。还有一些超跌公司也要关注基本面的变化,信维通信最近调整较多,我们需要关注公司在LCP天线和无线充电的业务进展;长盈精密在海外客户如三星和苹果业务的进展和业绩释放情况,歌尔股份在声学、无线耳机以及新智能产品的份额和进
【食品饮料*点评报告】杨勇胜/董广阳/李晓峥:食品饮料行业周报(2018.01.21)—全行业视角看本轮提价潮(附最新跟踪及行业观点)
本周从食品饮料全行业视角复盘本轮提价潮,从提价动因、过程、驱动力、未来展望多个角度进行分析。跟踪点评汾酒洋河,汾酒混改有望带来业绩提升,洋河提价来年利润有望加速。建议拥抱旺季行情,加大配置一线白酒,精选次高端和中档白酒,买入乳业龙头,关注其他食品龙头。 从全行业视角看本轮提价潮:本轮涨价由成本上涨触发,其背后是高端品向大众品、行业格局好向激烈竞争子行业逐步传导的过程,但每个子行业涨价进展各不同,啤酒成本压力更大,份额胶着,企业开始从份额目标转向份额业绩兼顾,乳业则成本压力尚未凸显,且企业都在强力抢占份额,预计全面提价言之尚早,但费用降低空间可期。详细分析见正文。 渠道调研周周鲜:茅台:近期各地茅台陆续到货,但市场供应仍然紧张,团购维持在1650-1700元,批发价格仍在1630-1650,预期后续发货量加大,批价会稍有回落,生肖酒将于下周全面发货。五粮液:批价回落到830,经销商五粮液受茅台出货影响,短期出货量较大。当前茅五批价差距仍大,茅台发货量不会对五粮液产生实质性影响。春节任务临近完成,批价将逐步恢复。国窖1753:批价维持760元不变;公司减少部分片区春节配额提升市场价格。 汾酒混改有望更进一步,业绩增长可看更远。《汾酒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框架方案》已获批复,改革的顶层设计初步到位。营销公司混改和销售团队市场化激励早已展开,效果显著,17年集团酒业收入增长37%,相较三季度放缓,预计Q4收入增长20%左右,主要系公司在任务超额完成下,主动控制发货节奏。展望18年核心市场基础更加夯实:1)省内继续挤压地方品牌,省外终端门店增加;2)渠道利润由不足5%毛利逐步靠近10%,渠道库存也在恢复良性。18年高端、次高端市场氛围继续向上,价量空间仍具备,一季度开局将延续高增长,全年业绩也将继续超军令状目标。随着改革进一步落实,市场担心的持续性问题也将得以解决,预期18年后华北以外市场日臻成熟,成为新增长点,利润率将超市场预期。 洋河提价幅度超过往年,底气十足,18年业绩有望加速。渠道反馈公司从2月15号开始对海天分别提价4元和6元,M3、M6和M9分别提价15/30和60元,配额外价格也上调,此次涨价的幅度超过16-17年。洋河春节配额抢购一空,计划外也有执行,提价底气十足。预期春节动销持续高增的趋势下,此前的低价库存逐步消化,终端实际成交价格将继续上行。销售老总亲自挂帅,强化终端执行力;更为重视经销商利益,以提升终端价格为导向;对经销商出货情况和库存进行大数据跟踪,营销优势更加明显。预期洋河18年终端价格将稳步上行,产品结构继续升级,梦之蓝占比提升后收入利润增长弹性更大,价格提升后买赠力度也将下降,18年收入利润有望加速。 投资策略:继续买入板块,拥抱旺季行情。当前白酒板块18年业绩高增逐步确定,次高端价格带进一步打开,考虑到基本面回暖节奏略有不同,精选高增长低估值品种。大众品持续受益需求回暖,提价潮全面开启,效果将逐步显现,板块投资逻辑贯穿全年。建议当前继续加大配置一线白酒(茅台五粮液老窖),精选加速增长估值合理的次高端及中档白酒(汾酒、水井坊、洋河、舍得、古井),在白酒板块催化频频同时,继续强力买入乳业龙头(伊利、蒙牛),关注调味品及食品龙头(中炬高新、海天味业、双汇发展)。?啤酒行业大底已过,成本上涨推动行业边际变化,继续跟踪验证,优选华润雪花。 组合推荐:五粮液、茅台、伊利、山西汾酒、洋河、古井贡、泸州老窖、舍得、水井坊、中炬高新、双汇发展、海天味业等 风险提示:费用降低空间有限,春节销售不及预期
【机械*专题报告】刘荣:从卡特小松发展史看龙头估值溢价(工程机械专题研究)